close

乍看《艋舺》僅入圍金馬獎四項有點驚訝,但回想了一下並不覺得意外。當初就覺得品質不是那麼齊全,這篇金馬獎執委會的說明就點了出來,但我認為瑕不掩瑜的是《艋舺》開創了台灣這一波新電影的商業生產及製作人導向模式,這是比<海角>的偶然成功及驚喜帶來更重要的意義的,所以我百分之百支持李烈得到「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獎項!


 《艋舺》挾著全台2.6億票房與阮經天、趙又廷的人氣,在金馬獎僅入圍4項,不僅趙又廷落馬飲恨,更在最佳影片、導演中槓龜。反倒製作品質「質樸」的《父後七日》入圍了最佳影片,成為本屆金馬入圍名單最爭議的焦點。

 對手多元 拚總成績

 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解釋,本屆金馬評審希望在同一項目中盡量涵蓋多元化的作品,因此《艋舺》以商業類型片的形式,到了金馬獎的競爭舞台,對手就不再只是像《父後七日》這樣的台灣小品,而是像《十月圍城》的中港合資大片,終究難敵《十月》整體素質的高水平。但《艋舺》監製李烈、導演鈕承澤雙雙入圍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仍肯定兩人對台灣電影產業生態的影響力,早已超越單一影片的成績。

 聞天祥說,相較之下,《父後七日》雖製作不精緻,但在文化敏銳度上有讓人過目不忘、無法被取代的特殊性,足以彌補它在其他層面上的不足。《父後》在導演項目未入圍,便已點出它在整體成績上的未臻完美。

 豆導苦笑 會更努力

 《艋舺》導演鈕承澤昨苦笑:「唉,我們會更努力,我們就尊重(入圍名單),謝謝。」對於鈕承澤沒入圍導演,李烈說,他才導兩部片,也還年輕,還有 機會,不要因這次而難過。她比較難過趙又廷沒入圍新演員獎:「那是一輩子只有的一次機會,特別珍貴,我會失望,但對他也不是件壞事,這可以讓他日後在表演 工作上有更多認真付出,永遠覺得『有人比你好』,用自己的努力超越別人。」

 傑出入圍 李烈感謝

 李烈說《艋舺》受到太多注目,大家期待高,失望也大,「這就告訴我們,人要抱平常心。」她首度入圍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受寵若驚,表示還是電影新人,要學的還很多,入圍對她是種鼓勵。

  • 2010-10-02
  • 張士達、洪秀瑛/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eali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