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藏巖」(Treasure Hill)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原本是駐紮在這個小山頭的軍營旁邊大陸來台老兵衍生蔓延出來的違章建築群,日子久了,就演變成有點像香港「調景嶺」那樣的景觀,延著山坡克難地蜿延而居,有時一棟房子擠滿了十幾戶人家,你家的地板就是別人家的屋頂,形成一種奇特的互助共生聚落,因此在文化局長龍應台時代,就將此地保留制訂為「歷史建築群」,要做「古蹟的活保存」。漫步其中,恍然間會以為自己走在九份,因此有時亦被稱為「小九份」。

在繁華的台北市邊緣竟還留有如此奇特動人的景觀,因此紐約時報在一篇介紹台北旅遊的文章中,特別將此地與台北101並列,列為外國人士或背包客來台北非看不可的景觀,體驗台北傳統與現代、邊緣與繁華的多元風貌。


 

歷時4年多,寶藏巖共生聚落整建工程9月完工。
記者邱瓊玉/攝影

藝術家潘羽佑在入口路邊牆上,繪上卡漫風格的城市風光。
記者邱瓊玉/攝影
【2010/09/29 聯合報】
改建後的寶藏巖將以新貌和市民見面,國際藝術村本周六開始試營運。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藝術踩街、集體行動攝影、藝術市集、聚落導覽、音樂會、尋寶集章等方式,邀民眾重新認識寶藏巖。

 

北市府文化局主任秘書王逸群表示,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共規畫14間駐村工作室、12個微型聚落、2間排練室、2個展覽空間,還有15戶專門作為國際青年會所。

金工藝術家呂雪芬忙著擺設作品,進行布置。
記者陳正興/攝影
文化基金會邀請「都市酵母」團隊,以「黃色椅子」的概念,在區內隨機設置6把型式不一的椅子,還有特製的「愛情椅」,以幸運餅乾當外型,讓情侶坐了會很幸運。

寶藏巖入口處的巷子內,則有藝術家潘羽佑繪製的「城市風光」,10幾公尺的牆上,畫的正是寶藏巖的景色,裡頭的人物更是依照居民形象繪成,相當有趣。

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總監蘇瑤華表示,甄選出的5名藝術家已陸續進駐,包括范曉嵐、吳芳義、羅仕東、王立心與葉育君,藝術家提出的計畫多與居民互動有關。

此外,還有7組「微型群聚」,以排練、辦公室、創作、展演等方式進駐一年,包括結合西洋搖滾、嗩吶、二胡的神棍樂團,以及自助旅行愛好者林姿蓉開設的「咖啡‧酒水‧探索食堂」,這也是寶藏巖內唯一提供餐飲的食堂。

為了讓民眾看到寶藏巖的改變,本周六下午1時30分在水源市場前廣場舉辦藝術踩街活動,邀民眾沿著汀州路熱鬧玩進藝術村。

周六下午2時,在寶藏巖還有場慶祝國際人權日的「綠野影音祭-丹尼波爾紀念音樂會」,周日下午2時30分及晚間6時,各有一場綠野地音樂會,另外還有腳踏車電影院,邀民眾一塊同樂。

由於寶藏巖內仍有原住戶,為保障住戶的居家安全,試營運期間,除舉辦活動,寶藏巖仍不對外開放。民眾想一窺寶藏巖改建後的風貌,得事先電話預約,詳情可電洽236453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eali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