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9-03-02 中國時報 【郭正亮】

 

  最近爆發的CECA風暴,再次凸顯出馬政府漫無章法的決策無能。一個攸關台灣經濟、亟待理性辯論的重大議題,竟然搞到官員各說各話、朝野大打混仗、媒體不明所以、人民莫名其妙的地步。

     首先是「協議」與「協定」之爭。原本馬總統的競選政見是「在WTO架構下,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但海基會呼應胡六點,只主張CECA,完全不提WTO和FTA,還遵循胡六點把CECA改譯成不具主權內涵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因而引起陸委會的質疑。

     奇怪的是,眼看海陸大戰在即,總統和國安會卻不介入協調,經濟部聲援海基會,與陸委會分庭抗禮,行政院長也置身事外。更離奇的是,質疑名 稱的陸委會賴主委,對CECA內容渾然不知,始作俑者海基會也直言CECA的內容細節,要等到兩岸協商後才能確定,但對我方版本卻又無法作答。支持海基會 的經濟部尹部長更離譜,根本搞不清楚海基會為何避用WTO和FTA,竟聲稱「CECA必在WTO架構下」,甚至還說「CECA就是FTA」!

     其實早在去年四月,尚未接掌海基會的江丙坤,即曾撰文反對以WTO架構兩岸關係,認為兩岸一旦適用WTO多邊最惠國待遇,台灣反將失去更多,只有「死路一條」,這種見解恰與馬總統和賴主委完全相反。儘管馬政府一再聲稱關注兩岸經貿,但上任九個多月來,不但不曾針對黨內不同見解進行溝通整合,也始終看不出推動兩岸合作機制的策略布局。試想:連黨內財經大老江丙坤的異見也毫不理會,怎麼可能重視朝野對話或社會溝通?

     結果就在這種自以為是、欠缺溝通、規畫模糊、趕鴨上架的決策模式下,導致黨內外莫衷一是,不但對政策品質缺乏信心,更對馬政府能否因應攻 守凌厲的談判對手不敢寄望。畢竟,「協議」與「協定」之爭只是面子問題,WTO架構是否有利於台灣發展兩岸經貿,WTO架構在兩岸經貿關係是否可行,才更 具有實質意義,但這些根本問題卻在黨內較勁和朝野混仗中,完全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

     眼見海陸和朝野爭議難平,馬總統最後竟然神來一筆,親上火線自創名詞,改稱「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為只要改名就能超越 WTO和統獨之爭。為了凸顯急迫性,又不斷動員產官學界和媒體炒作,宣稱明年即將形成「東協加三」體制,兩岸如不及時簽署協議,屆時面對「東協加三」的內 部免稅,台灣經濟將有邊緣化之虞。問題是,兩岸即使簽署協議,台灣並不必然成為「東協加三」會員,仍須和東協整體或各國簽署FTA才能享有同等的免稅優 惠。兩岸協議和東協免稅根本是兩個不同問題,馬政府卻混為一談。

     發展至此,不管是CECA或ECFA,問題已經完全混淆。馬政府不但不曾化解海基會有關WTO架構是否適合兩岸經貿的疑慮,也未能化解民 進黨有關進一步開放將導致更大失業衝擊的質疑,更不曾回答兩岸協議和東協免稅的必然關連。始終避談三個最核心問題,卻一味要求(兩會)先簽(立法院)後 審,這種魯莽混亂的決策模式,也難怪連國民黨菁英也憂心忡忡。

     對比馬政府的各說各話亂成一團,北京當局至今仍然不發一語胸有成竹。這種執政亂象,不禁令人回想起馬的競選口號「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國家領導人信口至此,真是台灣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ealis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